來看看最近幾天的新聞(11/15.11/16)
加拿大溫哥華機場,發生警方 電擊鬧事旅客致死的意外。事發之後,警方把責任推給已經死亡的旅客,但是、圍觀民眾拍下錄影帶,卻呈現出警方執法過當的一面,也迫使加拿大警方重新調查,還給死者,一個公道。引用自華視新聞。
40歲的波蘭移民吉坎斯基,拿著小桌子、還用兩張高腳椅堵在入境大廳的門口,不准別人靠近他。圍觀的女性旅客試圖安撫他,但他完全聽不懂英文。焦燥不安的吉坎斯基砸了筆記型電腦、又拿小桌子砸落地窗、整個人顯然崩潰了。安全人員到了,也試圖跟他溝通。
旁觀者提醒說,他說俄文,不懂英文(需要翻譯)。
翻譯人員沒來,來了四名警察。吉坎斯基一看警察圍上來、立即退縮試圖離開。但這時五萬伏的電擊射中了他,吉坎斯基倒地之後,警察再捕一記電擊,入境大廳迴盪著吉坎斯基的慘叫聲。員警先後撲上來。令人費解的是,員警用膝蓋頂著他脖子,把他處強壓在地,最後吉坎斯基不幸死亡。
##CONTINUE##
造 成吉坎斯基焦燥的原因是,他生平第一次搭飛機,從波蘭到加拿大與母親團聚。但陰錯陽差在機場沒遇上。吉坎斯基一等等了十個小時、又餓又累又困惑,一時情緒 失控,種下了這樁遺憾。不過事發後,加拿大警方對外宣稱:是吉坎斯基先攻擊警方,等到旁觀旅客的拍的錄影帶曝光後,警方才改口要全面調查,釐清真相。記者 綜合 加拿大報導
第一次看到著則新聞時,我感覺警察做得太過火了,也對於受害者感到深深的悲哀。晚上,再一次看到這新聞後,便憶起了一本書。
什麼書呢?
決斷2秒間
此書主要在描述人的淺意識思考方式,當我們在短時間所做出來的結論,往往比深思來的更有效率!(當然,有時也非如此)這種在短時間內所瞬間考慮出來的答案,可能蘊含著深刻的涵意。不過,這需要長期的訓練才能答這此種速斷速決的地步。作者以一種薄片擷取的理論來告訴我們,人們在淺意識中擁有一種能力,可以將以前所累積的知識,自兩秒鐘之內快速的擷取出來,這種判斷是相當準確的,正確率往往超出大量收集所得的結論。
可是這種能力要如何把它們完全發揮出來呢?如何在兩秒鐘之內判斷眼前的事物呢?關鍵在於以往的經驗法則。書中提到的網球選手,它能從對手的發球姿勢中判斷出對手的球能否過網,可是其他人卻沒有這種超能力,其原因是他經過了無數次的發球訓練後,發現了不能過網的姿勢,於是,每次他和其他人比賽時,便能從淺意識中萃取之前的分析,快速判斷對手的球能否過網。
這是書上的一小段內容,為何筆者要提到這本書呢?因為書上又提供了一項悲劇的發生原因,與新聞裡的內容頗相似,就筆者自己的猜想,原因應該也是之前的經驗引導他們做出悲劇。
詳細的內容有點忘記了,以下是書上的概略。
有一位黑人在深夜出來溜溜,由於它處在治安不好的地區,警察在巡邏時盯上了他,警察(共四人)認為他在外面東張西望,而且敢在深夜外出,想必是在做甚麼件不得人的勾當。於是他們上前盤查,可是那位黑人因為害怕警察,而往後跑。警察認為他一定有鬼,便追了上去,並要他停止動作,交出證件,在此時,雙方都很害怕(警察也是人,當然會怕子彈)。
正當那位黑人要拿出他的證件時,因為從口袋超掏出時,視線不良,警察以為他舉槍作攻擊狀態,而且有位警察神經質的突然趴下,於是警察開槍!最後當然是一場悲劇。
之後在檢討這件事情時,發現那位黑人是位好公民,只因為膚色的關係,使警察造成誤解。而這誤解也讓之後的一連串動作變成不理性的舉動。
大致上的情形是如此,詳細過程與理論請看書吧!
這兩個情形有何相似之處呢?
第一,多個警察,很多個警察聚在一起,反而會助長他們的膽量,一但判斷錯誤,可能誤殺民眾,也有可能造成己方的損傷。如果只有單個警察,這樣便不會太過冒險,而會等待,等到明朗時再做行動,或是等待支援。
第二,偏見,看到他們(被害者)的舉動便以為他們可能是危險人物。這很容易在之後的行為上,做出錯誤的判斷。
要如何改進呢?
加強判斷上的訓練。並縮減出勤人數,避免人數多造成壯膽。
可行的方法有何?
使用更多的模擬試驗,讓經驗來當作短時間的判斷基礎。
其他方法請參閱決斷2秒間一書
這是一本時得您深思的好書!